1325
一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。
加之,水十条的出台亦让各地再次兴起了环保建设的浪潮。据不完全统计,当年(2016年),128家央企中,有61家央企涉及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;105家国资委下属央企有57家有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业务,28家金融机构中有4家有环保类业务。
我们遇到的难题不是一下子让所有企业没钱了,而是完全无法预测下一笔融资什么时候能到,能到多少。其实,罗杰斯之前还说了一句话:中国环保行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可能比国企公司会更好。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能见表示,截止今年8月,已经有17起国资意向或已经入股民营上市环保企业的案例发生。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,截至2017年上半年,我国PPP项目总入库数量已达到14220个,总投资17.78万亿元。PPP模式的爆发,也离不开当时信贷宽松的环境,那时候做一个PPP项目,不仅贷款容易落实,甚至资本金的大部分都可以靠融资搞定,一个10亿的项目,只需要投入1个亿就可以撬动起来。
相当一部分股权收购,是那些陷入转圜危机的企业,通过割肉和断臂的方式,让企业得到喘息。某知名环保企业表示。而在此前,在旧物回收、资源闲置再利用这些环节早已涌现出一批创业项目,如专注二手手机回收的爱回收、闪回收、回收宝,再生资源回收的小黄狗,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咸鱼、转转等。
我们的垃圾小型处理技术很成熟,现在主要面向商用的特殊用户,比如大型商用游轮,可以给他们处理高附加值的垃圾,理论上完全可以用于处理生活垃圾,但是出于成本和商业化运作以及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复杂的因素,制约了我们的设备进入生活垃圾处理这个市场。对于前端的垃圾分类服务平台,马若鹏认为这类项目的商业模式还有待验证,目前看来平台的运作是不符合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的,家庭成员无非两类,一类是老人,一般不会接受付费分类回收,另一类是年轻人,一般没有时间去进行分类。受资本关注商业模式仍不明朗在此之前,垃圾分类产业链条上的不少企业曾获得资本的关注。环保是公共事业,一定程度上是逆市场的行为,特别是对于后端处理技术,需要大量的资本和资源驱动,对于普通创业者是比较困难的。
2018年9月,回收宝获得了C1轮战略投资。从去年全年来看,资本聚焦的多集中在二手回收领域。
这次全国上下的强制性垃圾分类,估计效率会比之前几次都高。因此,这类服务能否可持续是个问题。MAX-01智能垃圾处理器项目负责人姚姝表示,该项目由加拿大研发团队和姚姝的绿盈环保工程公司合作开发,目前全球有40多个用户在使用他们这套设备,在其他国家的舰艇和游轮应用上有大量成熟的案例,但在现阶段,在中国的推广受到了很多客观方面因素的制约,一方面由于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很高,另一方面这套设备的运维需要高级技工,而这些人才在中国很稀缺。在姚姝看来,让大家用自发的公益心态去做垃圾分类是收效较慢的,但如果以经济利益为驱动,是很有可能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。
7月1日起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,标志着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。再来看看这些垃圾分类相关的企业发展情况,且不说这一波热潮涌现出来的垃圾分类互联网平台,就从存在多年的垃圾分类处理相关企业来看,日子过得似乎并不是很好。对于投资机构,如何去选择这门慢生意?马若鹏认为,无论是垃圾分类、回收,还是下游的垃圾处理、再生,本身盈利的确很难,但政府给予补贴或者给予税收优惠,让企业有合理的市场收益,也是有机构愿意投资的,甚至未来资本市场或许也会对这类企业开绿灯,因为这些企业毕竟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。我们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关注垃圾分类处理这个领域了,也投了几个相关的项目。
事实上,垃圾分类处理已在全社会倡导多年,但这一次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执行层面,都让人们感觉到要动真格了。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以深圳市为例,全市16家垃圾减量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相关企业普遍存在投资大、经营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。
垃圾分类做好了,不但造福民生,还能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2019年6月17日至7月17日,全国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经营范围包含垃圾、垃圾分类、垃圾回收、垃圾处理的企业。
尽管获得资本支持,但最终能否真正跑出来还有待市场验证。市场很大,但却是个烫手的山芋。但这些项目目前还处于资金持续投入,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,小规模运作和探索的阶段,即使是盈利也是微利的状态。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当前的这些创业项目多集中于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前端,以上门代收垃圾小程序、App最为热门,他们多为轻资产的团队,聚焦社区垃圾分类方面的服务,比如教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,主动上门收取垃圾等。建议政府给予补贴或优惠政策垃圾分类市场到底有多大?东方证券(10.390, -0.04, -0.38%)研报指出,上海目前的垃圾分类模式孕育出75.56亿市场规模,而一旦普及到全国,市场规模将超过1960亿元。今年这一波垃圾分类热又再次掀起相关环节的创业热潮。
但是,对于政府补贴后端企业促进前端分类回收的思路,他却持不同的观点,花钱在前端,是培养居民的行为习惯和积极性,花钱在后端企业,则可能会助长居民的功利心,不利于公益行为的培养。此外,北京、广州、深圳也正逐步加入到垃圾分类推进城市的队伍中来。
比如2018年2月,闪回收获得了1亿元A轮融资。紧接着,我爱收、闲豆回收、收荒匠等平台陆续获得大额融资。
有券商研究指出,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,全市场需求规模将超千亿。而与之相关的产业有垃圾分拣回收产业、固废产业、资源再生产业和环卫设施产业等。
马若鹏也认为,垃圾分类这件事如果仅靠市场来驱动,周期会很长,居民很难短期内形成这样良好的习惯,因此需要强制性的政策。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在垃圾分类处理这条赛道里,早已涌现了不少创业者,有的聚焦产业链前端的垃圾分类、回收,有的则专注于后期的垃圾处理,然而,这些创业项目大多发展得不温不火,原因何在?在此次垃圾分类强制性落地的过程中,产业链背后又能涌现哪些新的机会?资本在其中可发挥怎样的作用?创业项目涌现实际经营堪忧整体来看,垃圾分类主要涉及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。而在后端的垃圾处理方面,早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,也有许多企业在布局后端的技术处理领域。其中,最近一周垃圾分类公司注册数量有近200家,注册资本从几十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。
而根据刚刚通过的固废处理法修订草案提出,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都要从2019年起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我们的垃圾小型处理技术很成熟,现在主要面向商用的特殊用户,比如大型商用游轮,可以给他们处理高附加值的垃圾,理论上完全可以用于处理生活垃圾,但是出于成本和商业化运作以及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复杂的因素,制约了我们的设备进入生活垃圾处理这个市场。
国盛证券也指出,垃圾分类对应产业链中环卫转运、餐厨垃圾处置、垃圾焚烧领域均有望迎来投资机遇,新增设备购置及装置建设空间约1600亿元。2018年10月,小黄狗获得1.5亿元战略投资。
建议政府给予补贴或优惠政策垃圾分类市场到底有多大?东方证券(10.390, -0.04, -0.38%)研报指出,上海目前的垃圾分类模式孕育出75.56亿市场规模,而一旦普及到全国,市场规模将超过1960亿元。从去年全年来看,资本聚焦的多集中在二手回收领域。
马若鹏也认为,垃圾分类这件事如果仅靠市场来驱动,周期会很长,居民很难短期内形成这样良好的习惯,因此需要强制性的政策。有券商研究指出,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,全市场需求规模将超千亿。市场很大,但却是个烫手的山芋。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以深圳市为例,全市16家垃圾减量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相关企业普遍存在投资大、经营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。
事实上,垃圾分类处理已在全社会倡导多年,但这一次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执行层面,都让人们感觉到要动真格了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2019年6月17日至7月17日,全国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经营范围包含垃圾、垃圾分类、垃圾回收、垃圾处理的企业。
在姚姝看来,让大家用自发的公益心态去做垃圾分类是收效较慢的,但如果以经济利益为驱动,是很有可能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。我们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关注垃圾分类处理这个领域了,也投了几个相关的项目。
紧接着,我爱收、闲豆回收、收荒匠等平台陆续获得大额融资。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在垃圾分类处理这条赛道里,早已涌现了不少创业者,有的聚焦产业链前端的垃圾分类、回收,有的则专注于后期的垃圾处理,然而,这些创业项目大多发展得不温不火,原因何在?在此次垃圾分类强制性落地的过程中,产业链背后又能涌现哪些新的机会?资本在其中可发挥怎样的作用?创业项目涌现实际经营堪忧整体来看,垃圾分类主要涉及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。